*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深圳配资开户
ADA大会频发中国之声。
整理:MSHK
第85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于6月20~23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在本次ADA大会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蔡晓凌教授团队硕果累累,内容涵盖减重药物的安全性、iCaReMe China研究以及糖尿病管理等等,本文进行简单汇总,以飨读者。
Ecnoglutide——在超重、肥胖成人中3期临床试验
研究一
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公布了中国原研药物、全球首个具有环状腺苷单磷酸盐(cAMP)偏倚性的新型长效GLP-1RA——Ecnoglutide在超重或肥胖受试者中的III期临床试验——SLIMMER研究结果。该药物目前正处于开发阶段,本研究将重点考察其每周一次给药方案在中国成年人群中治疗超重或肥胖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共纳入882名超重或肥胖18~75岁人群(超重:BMI≥24kg/m2;肥胖:BMI≥28kg/m2),这些人群至少伴随有一项合并症,如糖尿病前期、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等(无糖尿病)。将其随机分配成两组:Ecnoglutide与安慰剂注射剂量均为1.2、1.8及2.4mg/每周一次。其中1.2mg组参与人员167名;1.8mg组参与人员154名;2.4mg组参与人员有:167名。研究主要终点为体重变化的百分比以及第40周时体重减少达到或超过5%的受试者比例。
结果显示,第40周体重下降至少5%的参与者比例及不良反应比例:
1)Ecnoglutide 1.2mg组中占77%,155人存在消化道反应(93%);
2)Ecnoglutide 1.8 mg组为84%,154人存在消化道反应(93%);
3)Ecnoglutide 2.4 mg组为87%,156人存在消化道反应(93%)。
4)安慰剂组的165名参与者中有139人(84%)观察到最常见的胃肠道反应。
与安慰剂组参与者的参与者比例为16%,与安慰剂相比,估计治疗差异分别为60%(98%CI 50至71)、68%(58至78)和70%(61至80;所有p<0.0001)。
在本次试验的全程中,观察到最普遍的不良事件为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至中度。在非糖尿病(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肥胖或超重成人中,相较于安慰剂,接受Ecnoglutide治疗的个体展现出更为显著且持续的体重减轻效果,且安全性良好,这为Ecnoglutide在体重管理领域的潜在应用提供了支持。在非糖尿病的超重或肥胖人群中,该治疗方案未来或可作为一种安全且有效的干预措施。
减重药物的安全性
研究二:1723-P
Weight Reduction Mediated by Antiobesity Medications and the Risk of Obesity-Associated Cancer—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OM介导的体重减轻与肥胖相关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
肥胖被认为是癌症的独立危险因素。AOM介导的体重减轻是否有助于降低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仍不清楚。本研究共纳入54个RCT,涉及14种AOMs,涉及90900名受试者。
结果发现:与安慰剂相比,AOMs介导的每5kg体重减轻与13种肥胖相关癌症的总体风险无关(RR=0.99,95%CI,0.86-1.13)。此外,与安慰剂相比,AOMs介导的体重减轻也与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胆囊癌、胃癌、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胰腺癌、甲状腺癌、脑膜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单项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无关。对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随访时长、糖尿病病情和药物类型的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主要结果一致。
研究表明目前AOM所介导的减重效果并未降低超重或肥胖患者的肥胖相关癌症风险,未来仍需更多研究来验证这一发现。
研究三:789-P
The Use of Antiobesity Medications and the Increased Risk of Alopecia—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使用抗肥胖药物与脱发风险增加——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荟萃分析
脱发是抗肥胖药物(AOM)的一个潜在不良事件。快速减重可能导致关键营养素缺乏,并成为一种生理应激源,可能扰乱毛发生长周期并增加毛发脱落。本研究纳入了10项RCT,涉及22840名受试者。
与未使用者相比,使用AOMs会增加脱发风险(OR=3.12,95%CI,1.90-5.14)。与非肥胖亚组(OR=0.68,95%CI,0.16-2.86,亚组差异p=0.02)相比,肥胖亚组的脱发风险更高(OR=3.89,95%CI,2.37-6.37)。Meta回归分析表明,体重减轻百分比(β=-0.13,p=0.05)和绝对体重值(β=-0.23,p=0.03)与脱发风险呈正相关。年龄越小,脱发风险也就越高(β=-0.20,p=0.02)。
研究结果AOM与脱发风险增加相关,体重减轻越多,脱发风险也就越大。这提示我们需要注意快速减重对头发健康的影响。
iCaReMe China研究
研究四:848-P
The Antidiabetic Medication Treatment Pattern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Real-World Evidence from ICaReMe China Registry Study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物治疗模式——来自iCaReMe China注册研究的真实世界证据
iCaReMe China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注册研究。该研究共纳入9000名糖尿病患者,99.2%接受降糖药物治疗,其中28.5%的患者接受单药治疗,71.5%的患者接受联合治疗。二甲双胍是最常见的降糖药物(59.5%),其次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38.9%)、胰岛素(36.8%)、α-糖苷酶抑制剂(29.2%)、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16.8%)、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14.9%)、磺酰脲类药物(9.4%)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5.2%)。
与无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相比,SGLT2i(46.9% vs 37.3%,P<0.001;42.7% vs 38.4%,P=0.002)、GLP-1RA(20% vs 14%,P<0.001;17.4% vs 14.4%,P=0.003)、胰岛素(53.9% vs 33.8%,P<0.001;46.2% vs 34.9%,P<0.001)、α-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和磺脲类药物在合并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率较高。
研究五:440-P
Associated Factor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iCaReMe China Registry
iCaReMe China 注册研究中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
研究数据表明,9000名患者中有1515名(16.8%)基线时报告有心血管疾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60岁)、丧偶、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以及既往病史(卒中、高血压、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高显著相关。
分析发现,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SGLT2i、GLP-1RA、降压药物、抗心力衰竭药物以及抗血小板药物较多。此外,低血糖和低血脂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高相关。
研究六:1486-P
Control of th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na—Results from iCaReMe China Registry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现状——iCaReMe China注册研究结果
9,000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分别有43.9%、42.8%和10.7%的患者报告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或慢性肾脏病,约14.9%和16.7%的患者报告有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病史。血糖(糖化血红蛋白<7%)、血压(收缩压<130mmHg且舒张压<80mmHg)、血脂(胆固醇<2.6mmol/L)控制目标达成率分别为36.5%、72.2%和36.1%,仅有9.6%的患者三项治疗目标全部达成。
本研究提示糖尿病综合管理亟待加强,采取心肾保护性治疗对优化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1型糖尿病管理
研究七:1512-P
Global, Regional, Age-Specific, and Sex-Specific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or Obesity in Type 1 Diabetes from 1980–2020—A Meta-analysis of 79 Observational Studies with 746,746 Patients
1980年至2020年1型糖尿病(T1DM)患者超重或肥胖的地区、年龄和性别特异性趋势——基于79项观察性研究746746名患者的荟萃分析
本研究是一项针对T1DM患者超重或肥胖患病率的观察性研究。研究人员通过检索多个数据库纳入自建库起至2024年3月的746746名T1DM患者。
结果发现:
①在成人T1DM患者中,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从1985-1990年的3.3%(95%CI,2.2-5.0)到2015-2020年的22.2%(95%CI,17.9-26.9)。成人T1DM超重患病率呈一致趋势,在2015-2020年期间达到最高31.9%(95%CI,27.5-36.4)。
②在儿童和青少年T1DM患者中,肥胖患病率在1990-2010年期间持续增加,从6.3%(95% CI,4.0-9.7)增加到12.2%(95% CI,7.2-18.3),并在2010-2020年期间略有下降,从11.3%(95% CI,9.7-12.9)下降到9.3%。(95% CI,6.7-12.4)。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年轻人的超重率在20%左右波动。③在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T1DM患者的肥胖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女性的肥胖患病率更高。④就地区而言,1980年至2020年期间,四大洲的肥胖或超重患病率有所增加,其中美国的患病率最高。
本研究发现从1980年到2020年,全球T1DM患者的超重或肥胖患病率一直在增加,提示我们体重管理可能是未来T1DM管理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之一。
更多信息,敬请关注医学界 2025ADA会议专栏
责任编辑丨小林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启恒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